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让我陡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英伦三岛在文化以及娱乐产业向世界各地输出了难以估量的价值观。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The Beatles 就对美国乐坛发动了一场 British Invasion,在宣告猫王时代的结束的同时牢牢地占据了美国的唱片市场,从此英美两国在流行音乐的舞台上就再也难舍难分了。

近年来,混迹在好莱坞的英国人不甚枚举:Jude Law、Kate Winslet、Ewan McGregor(《大鱼》)、Tim Roth(《海上钢琴师》)、Paul Bettany(《美丽心灵》)、Hugh Laurie(《豪斯医生》)……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就在去年,《国王的演讲》这部听名字就英伦范十足的电影一举摘走了 12 项奥斯卡提名。而长久以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 007、憨豆先生、哈利波特、福尔摩斯也个个都是地地道道的英国血统。我们可能不知道前苏联的 KGB,但不会不知道英国的军情六处,这完全归功于英国文化这些年在好莱坞的大张旗鼓。

在科学方面,英国也出过霍金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虽然没得到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至少写过两本享誉全球的畅销书。至于皇室家族的那点丑事儿,也因为戴安娜王妃的仪态万方,成为了地球子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Douglas Adams 甚至,关于宇宙的终极答案 42,也是英国人给出的。

而所有这些文化上的价值观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上的收益。如果说法国通过香水、服装和化妆品来入侵他国的经济,那么英国靠的是它的文化。有文化的随便生产两件风衣都是英伦风,没文化的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而大不列颠对我的影响也不小:

  • 乔治 · 奥威尔、莎士比亚、萨其、毛姆、阿兰 · 德波顿、王尔德是我十分喜欢的作家。
  • 如果让我选出最喜欢的十部电影,一定会有《猜火车》、《海盗电台》、《两杆大烟枪》。
  • 英超是我唯一会长期关注的足球联赛。
  • 至于音乐,毫不夸张地说,我对音乐和摇滚的全部认识都来自这个国家。

顺便推荐一部我最近正在看的一部英国肥皂剧——《IT 狂人》,典型英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