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的书店,最大的不同在于多了很多足球方面的书,但不是教你如何提高足球技巧,而是揭露中国足球丑闻的,什么《中国足球内幕》,《球(糗)事儿——中国足坛反赌打黑第一现场》,还有一本张宇著的《足球门》,乍一看还以为是某个歌手所写,绝不会想到足球门的门和艳照门的门原来是一个门啊。联想到近年来贪官们的狱中出书热,建议南勇等人今后也写一本半忏悔半揭露的自传,到时候也一定热卖。

畅销书架上最显眼的要数《暮光之城》系列,标价 39 元,两个小学生窃窃私语:“干脆就卖 40 块好了,还不如直接去看电影呢!”国外畅销书的包装一贯走唯美路线,每本书上均注明该书在本国已畅销多少多少万本,好像如果此书不在我国畅销的话不是书写得不好,而是我国国民品味太差。真不知道这些书是因为畅销而进入畅销书行列还是因为上了畅销书架而畅销的。

反观对面的国内畅销丛书,封面一概采用日本漫画人物头像,而且清一色的粉红色调,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很多的畅销书作家其实是靠一群90年以后出生的女读者养活的。如果作者有幸在一些不知名的比赛中获过一个三等奖,也一定会用黑体标出,并自称“这是第一部文学意义上的中国版的XXX”这类图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封面和封底那两层厚厚的纸占了整本书厚度的四分之一,为了防止读者在书店中就翻阅完,一律采用塑料纸封装。

仔细观察郭敬明以前的书,你会发现他为书题名有很强的拿来主义,比如《爱与痛的边缘》是王菲一首歌的名字,《猜火车》是一部很经典的英国电影,《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学三毛的,内容是抄庄羽的。

畅销书一侧是的武侠小说(后来我才搞清楚那其实是玄幻小说),我记得 05 年花城出版社再版金庸作品集的时候,这个地方每天都会有好几个人坐在地上拜读(真正的拜读)这十四部作品。当时正好有一个好朋友正好在收集这套书,我还问他借过几本来读。时光飞逝,想不到五年以后,这里的书全都变成了根据网络游戏改编的小说。再一个五年,是不是都没有武侠小说了呢?

走到中国小说这里,你会有种走错地方而来到音响店里的错觉,明明是电视剧怎么都成了小说呢?仔细一看原来是《暗算》、《潜伏》的兄弟篇和姊妹篇,还是孪生的弟弟妹妹,要不怎么就把它们的剧照贴了上来呢?我居然还在里面找到一本《十月围城》的前传。通常情况下都是先有文学作品才有影视作品,事实上很多经典的电影也都是由经典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但现实为何偏偏相反呢。

中国小说近年来最流行“官场现形记”,放眼望去尽是《女省长》、《秘书长》、《国企秀》之类的官场类作品。古代文学推崇的是“百家讲坛”,仿佛一本批评古典文学的书上不印一个 CCTV 就卖不出去了。

我翻开一本书名叫《程序员的爱情》的小说,男主角的名字就叫陈旭。第二个出场的人叫张朝洋,看到这我就觉得索然无味,转身离开了书店,根据我的猜想,接下来依次登场的人物分别还有丁蕾,李燕红,以及女主角马芸。

后记

自从有了当当卓越,就很少再逛书店,即便去书店也光看不买,看到想买的书就先把名字记下,回去以后再敲入搜索栏。但我认为书店这种形式在当今还是有很存在必要的,我知道很多人喜欢看豆瓣上的评分然后到网上买书,这样很可能大家到最后看的都是一本书,久而久之品味变得相近,同趣往往就是这么产生的。但在书店买书就不一样,可能你在经过一个架子的时候被某本书的标题所吸引,继而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然后你就把她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