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l Graham 在《黑客与画家》中以风趣的文笔描绘了美国中学的中书呆子们的生存状态:他们就像踢球的时候头上顶了一杯水,一边踢球,一边拼命不让水洒出来。而其他人都在一门心思地玩足球,因此能够毫不费力地击败书呆子,并且心里还奇怪:他们怎么这么菜?因此书呆子们是那么不受欢迎,他们的地位仅仅比那些得了唐氏综合症的人高了一点点,处于美国中学社交圈的最底层。

那么中国书呆子们的中学时代是否也像他们那样不堪回首?我回忆了一下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些书呆子们,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其实还挺受欢迎的。不要惊讶!待会我会解释为什么。

在中国,如果将所有中学生受欢迎的程度分成5等:甲乙丙丁戊。位于甲等的是那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们非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是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无论在哪他们身边总是围着很多崇拜者。而排在“戊”这个位置的是另一种形式的“书呆子”,虽然他们也以读书见长,并且从外表上看也无愧于“呆子”的称号,但他们却是书呆子的反物质,稍后我会谈谈对他们的看法。而书呆子大概可以排在丙甚至是乙的位置。

中美两国的书呆子们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对学校里的那些陈旧的事物漠不关心,他们真正在乎的是怎样设计出新的游戏,如何写出更漂亮的文章,并且理解很多东西背后的原理。他们也都对那些刻板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早就已被那些新奇、好玩事物吸引过去了:如果整个世界都像学校里那样无趣的话,也许书呆子们的心思还会在学校里的活动上停留一会儿,但事实却是,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好像除了学校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是那样意思!一句话,他们想做伟大的事情。

个性是美国中学校园永恒的主题,因此长相好看或者会穿着打扮的人总是很占优势。但是在视个性为洪水猛兽的中国校园,除非你的身材比伊娃·朗格利亚(绝望主妇)或者丹尼尔·克雷格(007)还要好,否则很难从一群穿相同衣服的人里脱颖而出。校服成了继个人电脑之后对书呆子来说最有意义的发明,因为即使没有校服,他们也一样要穿着同一件衣服去上学,而现在大家也是这样。美国书呆子们输得最惨一个项目,在中国的赛场上根本就没有!这就好比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没有田径项目的奥运会,得第一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因为各种原因,在中国的高中和初中里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虽然学生天生对成绩差的同学没有偏见,但是班主任经常会因为一些私人原因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来鄙视那些“差生”,因此被发现和一个差生在一起通常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也许只有书呆子不这么认为,因为书呆子和差生有很多共同语言,比如给讨厌的老师起一个新的绰号。如果有一场“最受欢迎的人”的选举,书呆子们可以从他们这里得到很多选票。

其他大部分人也对书呆子没什么意见,他们觉得书呆子只不过是一群玩物丧志的怪人,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竞争压力。人们潜意识里总是觉得那些努力学习的人更具威胁。就像那些连军队都没有的小国家,谁会把它们当作对手呢?于是在激烈的斗争中,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反而更容易存活下来,因为大家都想先把强的人干掉,留下自己和书呆子,然后轻易地打败他。

就像一场武林大会,势力最大的两个帮派都不希望对方的人当上武林盟主,所以宁可一起推选第三个帮派的人。而这个帮派就是书呆子,他们与世无争,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

当然书呆子的受欢迎还与另外一类人的不受欢迎有关,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种“反物质”,他们是中国传统意义的书呆子:死读书,但不懂得变通的人,他们是教条主义的受害者。真正的书呆子追求的是有趣,而他们却是无趣的集大成者。如果说书呆子的“呆”是因为他们的心思不在手上做的事情上,那么他们的呆则来自灵魂深处。如果你身边多几个这样的人做对比,就会发现更多书呆子的可爱了。